沐浴几乎是我们每天都要做的事,那在千年前我们的古人是如何沐浴的呢,他们的沐浴室长什么样?来跟小编了解一下吧!
从我国现存古器物中可以看到,我们的祖先至今在公元前就已经开始用浴盆洗澡了。周代的“虢季子自盘”的形状就极像现代的浴盆。盘高40厘米,宽87厘米,长137厘米,周身铸有粗大精美的蟠虺纹,形象极为生动,前后左右共有八个兽头,每个兽头又各衔一环。盘上还有铭文111个字。
战国时期另有一种叫“鉴”的水器,则是有证可查的浴盆。现存的“战国双龙鉴”,是一件少见的大型水器。鉴的两耳成兽型,套有大环,双龙攀缘器口作操水状,极为生动,周身饰有繁茂的蟠龙纹。古书上关于“同鉴而浴”的记载,它所说的“鉴”,就是指这这一类大型的盛水器。而扬州最早的浴盆,则是1993年在扬州城北郊战国墓葬中出土的直径60厘米的灰陶沐盆,一同出土的还有陶。形如葫芦瓢,多用于舀水。
经过连续3年发掘,考古工作者在天山北麓的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境内,发现一座始建于高昌回鹘(约公元10世纪)的公共浴场遗址。
负责浴场遗址发掘工作的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教授魏坚介绍,新发现浴场遗址位于奇台县唐朝墩古城东北部,整体结构由中心部位的砖砌主体建筑、东侧相接的土坯建筑和北侧中心的灶址及左右两端的水井等相关遗迹构成,浴场遗址总面积约400平方米,按功能可分为门厅区、工作区和洗浴区等3个区域。
浴场遗址为半地穴式结构,由上下两层建筑空间构成:下层基础部分位于原地表之下,为烟道和供热的基础建筑空间;上层建筑基本位于原地表之上,为浴场使用的活动空间。
魏坚分析,这种下层以砖砌支撑柱为支架,将建筑分为上下两个封闭空间的建筑方式,在古罗马时期《建筑十书》中称之为“挑空式地板”,即利用支撑柱构建浴场地下供热系统,使用时炉灶燃烧烟火可通过支撑柱之间的烟道在浴场下层流动,形成“地热”,用以维持浴场上层洗浴空间温度。
浴场遗址所在的唐朝墩古城遗址始建于公元7世纪上半叶的唐代早期,至14世纪逐渐废弃,历经唐、高昌回鹘和蒙元等3个时期。考古工作者根据层位关系和出土遗物,确定浴场遗址最初营建于高昌回鹘时期,至蒙元时期曾被改建沿用。浴场内出土的陶壶、陶盆、方砖等器物也与唐朝墩古城遗址其他发掘区出土的高昌回鹘至蒙元时期遗物一致。
考虑到浴场遗址规模大、建筑规格高、沿用时间长,期间又历经多次修缮,魏坚推测,这座浴场作为城市公共浴场的可能性较大。“由于唐朝墩古城地处欧亚草原内陆地区,夏季炎热,多大风天气,冬季寒冷,无霜期较短,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建设公共浴场显得合乎情理,一方面满足城市居民日常清洁需要,另一方面可供往来旅人沐浴休憩。”
而在这之前,陕西西安也发现了古人浴室,而且还是“皇家浴室”!
陕西西安秦汉栎阳城遗址之前出土战国时期的“皇家浴室”,浴室内铺有地砖和墙砖,内部装修豪华。专家估计,该个古迹应该是秦国的国君与后妃的沐浴专用浴室,而如此完整、带有排水设施的战国时期秦国的“皇家浴室”也是首次被发现。
专家指,此次发现的三间豪华浴室,是古迹内主要宫殿建筑之后的一组附属建筑,即是皇宫里的后宫所在地。三座浴室中有两座是呈南北并列排布的,两间接连浴室均呈里外套间结构,浴池里铺有地砖,四壁还嵌有纹饰精美的墙砖,室内一角有下凹的漏水口,并有排水口。
栎阳这一名字很多人都感到陌生,这是因为它作为地名在我国历史中仅存在了较为短暂的时间,其所属位置在现今西安的阎良区武屯镇。但不要因为其存世时间较短就认为栎阳是一个普通地区,要知道此地曾是两朝古都!
在战国时期,诸国纷争,当时魏国曾趁着秦国内乱,一举夺取了秦国的河西等地。到了公元前384秦献公即位,作为一名有着远大抱负的一国之君,秦献公立志收复被魏国夺取的土地,于是即位一年后下令建造栎阳城,将秦朝国都迁到此处,开展了对魏国的军事反击,同时对这一新兴的城市展开了一系列的工程建造。
后来秦献公去世,秦孝公重用商鞅,大力支持变革,秦国在变革中从弱小一步步强大起来,而作为当时的秦国都城——栎阳,也因为商鞅变法令其我国都城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后来秦国迁都咸阳,栎阳在公元前350结束了它秦国都城的身份,虽然三十四年的时间放眼千年历史不过转瞬即逝,但栎阳却犹如一颗珍珠,在特定的时代绽放了属于自己的光芒。
迁都后,栎阳并没因此而衰落,到了楚汉相争之际,刘邦再次定都栎阳,整顿大军,向东挺进,以栎阳为根基,逐渐完成了统一大业,直到公元前200年汉迁都到了长安。
但汉太上皇依旧留在了栎阳,并死后葬在了城北。所以尽管栎阳面积不大,但其历史地位非比寻常,它对秦国的崛起,汉朝的统一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一个城市没有永远的繁华,因为战乱栎阳逐渐没落,根据史料记载,北宋时期还有古城存在,但到了清朝时期,此地已经完全没有了明显的古城遗址标志。这座繁华一时的古都城就这样经过时间的侵蚀,消失在人们眼中。
不过,栎阳作为西安附近除了秦咸阳、汉长安之外的第三座秦汉都城,它所留下的历史文化并没有随着时间消失,到了新中国成立,我国曾多次对古栎阳遗址进行勘探,到了2001年,栎阳城遗址更是被列为了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过多年的挖掘,人们最终确定了栎阳城的大小,现今的栎阳城遗址呈长方形,面积在四点二平方千米左右,遗址内有先人居住、作坊、水井等遗址。
其中在对三号建筑遗址进行挖掘时,人们甚至发现了浴室、壁炉等遗存。这里是秦汉宫殿生活区,也就是说这里的浴室极有可能就是国君浴室,而类似的浴室,在栎阳城遗址中共发现了三个。
三个“国君浴室”引起了许多人专家的注意。除了这些生活用具外,遗址中还出土了清晰地栎阳陶文,并确定了商鞅变法的发生地正是栎阳。
从整个遗址中,我们能看出栎阳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具有了较为完整的城市布局,这一发现对我国研究城市发展阶段提供了重要资料。
此外,考古队还在南侧国君的浴室旁发现了保存完整的排水管道和污水渗井。而北侧相对应的位置,却没有发现排水设施的情况。因此有人推测,这两间浴室应该共用一套排水设施。它们的发现表明,秦代的工匠在皇宫的修建之初就已经对排水设施做了精密的设计。
综合整理
扫码立即下载文化头条APP
责 编 | 张瑞琪
审 核 | 梁飞燕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
原标题:《古代皇家浴室长什么样?来这里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