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歌听了这么多年
居然听错了这么多歌词
你是否因为听不清楚歌词怀疑自己的听力有问题呢?(周杰伦除外)如果有,听力宝会在这篇文章里告诉你,听错歌词是件多么正常的事情!想当年小编也曾质疑自己的听力和理解问题,为啥歌词总是会听不清楚呢,是不是自己有问题呢?废话不多少,一起来看看吧!
当年《综艺大观》的结束曲:“再见,再见,相会在彩屏前……”怎么听都像:“相会在太平间……”后来估计是观众意见太大,改成“相会在掌声里”了。
听《信天游》:“我低头,向山沟”,总觉得是“我的头,像山沟”。
孟庭苇的《你究竟有几个好妹妹》里有一句“为何每个妹妹都嫁给眼泪”,我怎么听,都是“为何每个妹妹都嫁给人类”!
小时候听别人唱过一句:“我们坐在高高的骨灰缸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觉得很恐怖,直到高中才知道歌词是:“……谷堆旁边……”
任贤齐版的《神雕侠侣》的主题曲里“让我悲也好,让我醉也好……”我总是听成“杨过悲也好,杨过醉也好……”哎!干嘛老跟杨过过不去呢?
小时候听过一首儿歌:“夜夜想起妈妈的话,闪闪的泪光鲁冰花……”总是听成“爷爷想起妈妈的话……”,后来纳闷了很久:为什么爷爷要去想起妈妈的话呢?
一休的日文主题歌:“格叽,格叽,格叽,格叽格叽,阿姨洗痰盂……”
《米老鼠和唐老鸭》每次开头,我都听成:啊哦!野猪拉屎了!(长大后终于听明白了:啊哦,演出开始了!)
第一次听赵咏华的《最浪漫的事》,那句“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我听成“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卖卖电脑”!当时以为是中关村在打广告。
《白毛女》里有句唱“北风它那个吹,雪花它那个飘”,我怎么听都是“北风它拿个锤,雪花它拿个瓢”,还以为是谁跟谁干架!
《澳门之歌》第一句“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一直以为是“一块芝麻糕,不吃我真行”!
听梁静茹的《宁夏》,那句“知了也睡了,安静地睡了”,我听成“吃了也睡了”,当时还惊呼,咋有如此生动的歌词呢!
听《没那么简单》里那句“相爱没有那么容易,每个人有他的脾气”,总听成“相爱没有那么容易,每个人有他的鼻涕”。
孟庭苇的《冬季到台北来看雨》,怎么听都是“都挤到台北来看你”。一直纳闷,大家伙儿还非得都挤到那儿去看你?
凤凰传奇的《月亮之上》那句“谁在呼唤,神经异常(情深意长),有多少梦想在自由地飞翔……”这让广场舞大妈们情何以堪!
王菲的《红豆》那句“有时候,有时候,宁愿选择留恋不放手”,听成“有石猴,有石猴,宁愿选择榴莲不放手……”那时候还纳闷,猴子不是吃香蕉的吗?
看《少年杨家将》那阵儿,很喜欢听《诀别诗》,每次都把一句歌词听成“千军万马都生疮”,最后才知道应该是“千军万马独身闯”,汗!
“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的花朵真鲜艳,和暖的阳光照耀着我们,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后两句小时候听成“河南的阳光照耀着我们,美国人脸上笑开颜”,郁闷了好多年。当年《综艺大观》的结束曲:“再见,再见,相会在彩屏前……”怎么听都像:“相会在太平间……”后来估计是观众意见太大,改成“相会在掌声里”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听歌词容易有歧义呢?
汉语在发声方面与外语不同,汉语有四个声调,发起声来抑扬顿挫。换句话说,汉语本身是有旋律的。在人声嘈杂的地方,你跟别人说话,对方的吐字你听不太清楚,但是你根据他发声的声调(旋律),就可以大致判断出他在说什么。中国民间有一种叫雷琴的乐器,可以模仿人演唱,利用的就是汉语本身的旋律性。研究表明,汉语的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如果用简谱记录的话,大体相当于[55]、[25]、[214] 和 [51],我们可以看出,阴平的音律比其余三个声调要高。
既然汉语本身就有旋律,那为汉语唱词谱曲就决不能无视这个规律。用句行话,谱曲必须要做到“按字行腔”,“按字行腔”简单地说,就是“低音低唱,高音高唱”,音律高的字不能唱成低音,音律低的字不能唱成高音。如果不遵守这个规律,听众就会听不清楚,甚至会产生误解。这一点在京剧和其他戏曲中,已是一种常识,京剧演员管不“按字行腔”的唱法叫“倒字”。
为什么现在许多歌词听不清楚,甚至会产生歧义?原因就是这些歌曲没有“按字行腔”,歌手演唱的时候“倒字”了。
所以听不清楚歌词,并不是你听力不够敏锐!周杰伦出现之前,很多人可能都会怀疑过自己的听力;而当年那个吐字不清的台湾歌手出道之后,好多人调侃周杰伦歌词傻傻听不清楚,为自己的听力正名!
不过听力宝依然要废话一句:戴耳机听歌记得坚持三个60原则。听歌环境噪音不超过60分贝,听歌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听歌时间每次不超过60分钟!护耳好听力才能聆听音乐的美哦!